在厦门五通客运码头听台胞话“期待”:让回家路更顺畅******
(新春见闻)在厦门五通客运码头听台胞话“期待”:让回家路更顺畅
中新社厦门1月29日电 题:在厦门五通客运码头听台胞话“期待”:让回家路更顺畅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希望两岸往来可以像以前那样方便,让我们的回家之路可以更顺畅一点。”29日,厦门五通客运码头出发大厅里,春节前搭乘厦(门)金(门)航线航班从金门返乡过年的陆配李小姐正在候船,准备回到金门,“这是我们嫁到金门的人的心声。”
2013年,李小姐从福建石狮嫁到金门。新冠疫情之前,她每年都从金门回老家过年,“而且,随时都可以回来”。
2020年2月以来,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停航。在台湾社会各界持续强烈呼吁之下,今年1月7日,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部分复航。李小姐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可以一直持续开下去。
对于元宵节过后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可能又“停摆”,正在候船的金门人洪先生说,期待继续开通,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满足他们往返两岸的需求。
“我不想再舟车劳顿,绕一大圈才能往返金厦之间。”洪先生说,他真心的期盼就是两岸“小三通”全面复航,使他们能像以前一样,“早上8点过来,傍晚6点半回家。”
5年前带领一个创业小团队从金门来到厦门的卢莉莉,现为中国民生银行厦门金榜支行行长。受益于两岸“小三通”带来的便利,她以前基本上隔一天就回家一趟。她对记者说,她要向台湾朋友再次呼吁,让两岸“小三通”早日全面复航。
已三年多没有返台的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萤焕,今年依然被挡在循两岸“小三通”航线回家之外。他表示,他的新年期待是两岸“小三通”全面复航,促进两岸之间更大的交流。
目前,大陆各方面早已全力以赴为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全面复航做好各项准备。据福建省台港澳办透露,自1月7日复航至1月29日,厦金航线运营46航次,客流量3003人次。
当天,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来到厦门五通客运码头出发大厅,看望正候船返金门的台胞,给台胞们拜年。
与正在候船的一名金门小伙子握手后,宋涛问他,回家之路方便吗?金门小伙答道,现在航班少,如果能回到像过去一样,每隔半小时有一班,就更方便了。
宋涛表示,“一家人,常来常往,才能越走越亲”。我们要全面恢复“小三通”和两岸正常交流往来,符合两岸的民意。
对此,金门县长陈福海表示会一起努力,他说,金门与厦门,就是一家人。身旁金门民意代表陈玉珍也指着出发大厅背景墙屏幕上的十个大字说,两岸一家亲,同心共圆梦。(完)
“新农人”探路智慧畜牧养殖******
一大早,辽宁省庄河市栗子房镇兴隆村养牛大户孙朋就通过手机上的程序查看肉牛的健康信息,“我养的156头肉牛的右耳都统一佩戴电子耳标,上面还印着二维码。”
“20岁的时候就想着走出农村去城市打拼。”36岁的孙朋曾在大连的电子企业工作多年,“这些年,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好,心里就有了回乡创业的火苗。”2015年,回乡的孙朋办起了肉牛养殖场。
经过几年的摸索,孙朋逐渐成了养牛的行家里手,“前几年,我养殖的规模没超过100头,但从去年开始,我盘算着扩大养殖规模,大干一场。”孙朋投资150多万元新建了可饲养200头肉牛的现代化养殖场,“新建养牛场花光了积蓄,才发现自己没留足购买牛犊等周转资金。”
“咱没有商品房和门市房等抵押物,没法从银行抵押贷款。”孙朋一度愁眉不展。中国农业银行大连庄河支行客户经理石凤天在例行走访中了解到孙朋的资金需求,“‘智慧畜牧贷’是农行的创新产品,以牲畜为抵押物,通过为牲畜佩戴电子耳标,既实现对抵押物的实时跟踪,也为养殖户提供了对牲畜测温等监测手段。”
“仅用10天,3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孙朋说,他用贷款资金购置了几十头牛犊,“在养殖场育肥饲养1年就能出栏,每头肉牛能赚5000元左右。”
1000多平方米的钢架养殖场内,孙朋的父亲孙广明正顺次添加草料,156头肉牛悠然地嚼食草料,“耳标就是牛的‘身份证’,可以记录肉牛的运动、体温等数据,数据会实时传到网上。”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询肉牛的数据,比如肉牛的体温突然发生变化,说明可能生病了,这样就能立即诊治。”尝到“智慧畜牧”甜头的孙朋信心满满,“我准备再购进四五十头牛犊,一点点积累,将来我要当庄河最大的肉牛养殖户。”(经济参考报记者 蔡拥军 郭翔)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